最美人间四月天。四月的校园春意盎然、鸟语花香,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奋斗的气息。在这充满希望的氛围中,书香犹如一股清泉,悄然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灵,陪伴着同学们的成长。让我们一同走进翰墨书香的世界,让阅读成为一项最美好的生命举止。
伟大和成功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和习惯—终身读书。下面我们就从伟人和成功的人身上汲取一点感悟开始吧!
毛泽东主席一生有两大爱好,其一便是读书。他说:“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,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一日不读”。在延安时,他还曾说:“如果我可以再活十年,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”。他是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的。毛泽东就在辞世的前一天,在清醒与昏迷交替间,他合计看书看文件2小时50分钟。当日最后一次看书看文件是下午4时37分,距老人家辞世仅7个多小时。
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是成功企业家中读书比较多的一个人。他的办公室比较乱,全是书,除了书没有别的。他的书没有摆满书架,全部堆在地上。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,刚进北京大学时,因为感受到自己与身边同学的差距,于是决心在大学期间一定要读完八百本书。而后来,仅是大三因病住院的一年,他老师就读了大约300本书。现在仍然保持每个月看四五本书的习惯。
终生的读书和学习,更是股神巴菲特坚持了一生的习惯和信仰。他每天绝大多数的时光,都是独自一人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办公室静静地度过的。他每天会按时起床,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新闻、财报和书籍。他的办公室没有电脑,没有智能手机,只有身后书架上的书籍,和一桌子摊开的新闻报纸。他每天就坐在那里阅读和学习。
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在一期访谈节目中曾说,读书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,例如5007个字的《道德经》,只要花二十几元和一个小时,便能获得老子花一辈子体会出来的智慧。虽然他在学校只读到初二,但他至今读书达3万本。坐在飞机上、躺在床上、等车时,抓住分毫阅读学习,是他取得今日成就的关键。
那阅读的真正价值是什么?它不仅让你获取信息,更重要的是:阅读的本质,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你可以用几十块钱,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思维,而不是花几十年踩坑。你可以阅读《毛泽东选集》,理解世界级战略家的思维方式,而不只是困在小格局里。阅读能让你跨越行业壁垒,形成“知识复利”。短视频的知识是碎片化的,而书籍是系统性思考;你阅读的书越能形成知识的“组合拳”,最终也就越能成为你的护城河:乔布斯学禅宗,影响了苹果的产品设计哲学。扎克伯格学心理学,帮助他理解脸书的社交机制。
阅读能让你成为“长期主义者”。没有深度思考的人,只能活在短期收益里。读书的人更容易理解长期价值,而不是被即时满足感所控制。你读了巴菲特,就不会天天炒短线,而是长期投资。你读了《金字塔原理》,就不会写废话邮件,而是逻辑清晰。
在此,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以下几点:
第一,养成阅读的习惯。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建议同学们从现在开始,放下手机,拿起书本,每天阅读一小时,坚持下去,必然会有收获。
这不仅能让大家逃离电子屏幕的短暂诱惑,还能在循序渐进的阅读节奏中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第二,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。文学、历史、哲学、科学等等,每一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。不少班级都设置了温馨的读书角,同学们可以通过广泛阅读,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,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
第三,积极参加各种读书活动。同学们可以参加各种读书分享会、朗诵比赛、征文活动等,在活动中既能感受阅读的乐趣,还能交流分享读书心得,共同进步。
同学们,读书,能让你提前遇见更好的自己。它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成长方式,却是普通人与高手之间的最大鸿沟。如果你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,从今天开始,拿起一本书,让读书成为最美好的生命举止。
最后,祝愿大家在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!


